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унань проходит Фестиваль фонарей
多彩贵州网讯 “以前交电费都得靠镇上拨付,现在咱们村集体经济都超过百万元啦!”惠水县雅水镇街上村党支部书记黎华荣感慨。这个曾经被重点帮扶的山村,短短四年间,上演了一场从“薄弱村”到“百万村”的逆袭。

村民们都说,这多亏了那位“点灯”的书记——贵州电网公司都匀供电局派驻的第一书记任祖高。
2021年5月,任祖高主动请缨来到街上村。这个90%以上是布依族、苗族的村子,当时基础设施薄弱,产业几乎为零。
“村子要长远发展,没产业可不行!”任祖高心里有本账。他琢磨着,首要任务就是给产业“通上电”,让产业“活起来”。

驻村第一天,任祖高就直奔难题而去——建在荒坡上的品雅茶场。茶场负责人杨国平正为用电发愁:“离最近的村寨和电源点快2公里,电跟不上,机器转不动,急得团团转!”一听新来的第一书记是供电局来的,杨国平又惊又喜:“这可真是场‘及时雨’啊!”
任祖高撸起袖子加油干,跑上跑下协调,硬是推动了一个26万元的电网业扩延伸项目落地。电通了!品雅茶场机器轰鸣起来,周边的养殖合作社也跟着沾了光。如今,茶场生意红火,年销售额达到750万元,每年实实在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50万元。荒坡飘起了茶香,也飘起了乡亲们的希望。
解决了“用电难”,任祖高又盯上了村里“空白”的集体经济。街上村守着5300多亩好田好地,咋就富不起来?“咱得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!”他拍板定调:走“水稻当家,多点开花”的路子。

很快,村里建起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和蔬菜大棚。村委会副主任陈声国被任祖高“撺掇”着带头干:“任书记说我是老主任,得带头种好米,带着大伙儿一起富!”这几年,陈声国每年都承包80多亩水稻,“一亩地打的谷子,够一家人一年吃的了,剩下的全是能卖钱的‘金疙瘩’!”他乐呵呵地说。2024年,村里加工的稻谷大米卖了67万元,一下撑起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“大半江山”。
家底厚了,腰包鼓了,腰杆硬了!
有了产业打底,任祖高带着大伙儿“滚雪球”:建起村级超市方便生活,购置农机解放劳力。

四年下来,成效看得见摸得着——
村集体腰包鼓了,从一分没有的“穷家底”,到如今村集体经济超过100万元!
村民腰包鼓了,大伙儿的年均收入蹭蹭上涨了30.24%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

村党支部书记黎华荣感慨,“以前村里面没产业,啥都难。现在不一样了,家底厚实了,村干部说话办事,腰杆子都硬气!”村里通了电,产业有了电,村民心里也“亮堂”了。
四年驻村路,任祖高积极沟通汇报,协调贵州电网公司投入109.2万元帮扶资金,更“撬动”了外部资源450万元,这些钱精准地砸在电网改造、产业配套这些刀刃上。荒坡通了电,茶香四溢;稻田连了产业链,米粒生金。街上村彻底甩掉了“薄弱村”的帽子,正大步走在从脱贫到共富的康庄大道上。

四年来,通过走村入户解难题,兴产业,助增收,也使任祖高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淳朴与信任。这四年,他见证了村庄的蜕变,也感受到了乡亲们那股子盼富、肯干的劲头。(陈胜刚 陈人熊 白子辉)
一审:雷小露
二审:毛帝清
三审:陈荣